新闻中心 /News
雷火·竞技布局健身场地 用好“金角银边”
雷火·竞技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,在推动体育、文旅产业发展,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方面,重点开展工作。其中将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规划、一体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,尽量在人口密度大、辐射范围广的区域,充分挖掘利用城市“金角银边”等空间,科学布局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设施。
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,截至2024年底,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.17万个,体育场地面积42.3亿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.0平方米。相较于2015年的1.57平方米,近10年来这个数字增长了近一倍。
据记者了解,我国的体育场地建设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,除了各地大力推进竞技体育发展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,通过城市更新、闲置用地改造等方式“见缝插针”式的“挤出”健身场地,也是一项卓有成效的举措。
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化都市和高密度的社区中,想要新建一处健身场所并不容易。近几年,全国许多城市通过不断规划设计,寻找城市里的“金角银边”,打造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,满足群众对体育健身多层次、多样化的需求。
记者此前在杭州采访时看到,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康桥街道的一座高架桥下,坐落着一个面积约为2600平方米,包含1块标准篮球场和4块非标球场的篮球公园。每天早晚,都有来自附近社区的众多健身爱好者在这里打球锻炼。
康桥街道谢村社区党委书记沈伟强向记者表示,2022年,杭州借助亚运会举办契机雷火·竞技,启动“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”,提出强化城市“金角银边”区域资源集约利用雷火·竞技,合理均衡嵌入体育设施。康桥街道谢村社区响应号召,在昌运桥下开发了一处“宝藏健身空间”。
“原来桥下这块空间是一块闲置草坪,黄土、绿化维护困难。同时,周边人口密集,公共运动场地稀缺。”沈伟强说,结合社区居民特别是新建商品房居民对篮球场地的迫切需求,社区牵头推动桥下这块场地的空间改造工程。据介绍,自2024年7月昌运篮球公园正式启用后雷火·竞技,康桥街道的人均体育面积提升至5.3平方米,目前日均接待锻炼人员500-600人次。
2022年以来,杭州累计将5420块“金角银边”打造成为群众健身活动场地,以此补齐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总量不足、分布不均、质量不高等短板,逐渐形成“10分钟健身圈”,已完成“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7平方米以上”的预期目标。
在北京,健身场地也被“嵌入”到公园、绿地、商场等公共空间内,各类体育公园成为了居民“家门口的健身空间”。
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四得公园,是2024年完成改扩建的体育公园之一。专业化、多功能的体育场地,盘活了城市的“金角银边”,深受周边居民喜爱雷火·竞技。这里汇集了多种运动项目的场地,不仅有大众化的羽毛球、乒乓球、健身步道,还有滑板、小轮车等小型极限运动的培训基地。此外,公园还增设了智能化体育设施,身高、体重雷火·竞技、握力、心率、坐位体前屈等多项体能指标都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免费实时检测。全龄化、多样化的设施,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实现自身健身运动需求。
北京市体育局统计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全市共建设完成28个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体育公园,预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达到3.2平方米。2025年,北京市将再改扩建4个体育公园,持续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。
据悉,除杭州和北京,湖南、江西、广东等地近两年来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,支持利用“金角银边”建设体育场地,不断夯实全民健身基础设施。充分利用城市“金角银边”建设改造健身场地,正逐渐成为解决群众“健身去哪儿”难题的金钥匙。